把握力度和节奏,让城市底蕴更厚重。着力破解资金难题,积极申报债券资金和政策性贷款,谋划、启动、实施一批提升城市品质的城建类项目。优化城区路网结构,力争国道g112绕城项目10月1日建成通车,打通2条断头路,实施3条道路“双修”,对4条主干道、13条背街小巷进行优化提升。完善市政管网建设,实施城东、城西污水处理厂水质提升及中水回用项目;新增老旧管网实现即有即改、应改尽改。推动城市公园建设,启动实施城隍庙公园及地下停车场等项目;因地制宜建设社区公园、口袋公园。加快停车设施建设,新增停车泊位1919个。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完成7个老旧小区改造,逐步化解片区改造遗留问题。
把握加法和减法,让城市风貌更美丽。提升精细管理水平,以省级文明县城、卫生县城创建为抓手,推行网格化、精准化管理,打造“美丽街区”“精品街道”。强化交通秩序管理,加快交通设施升级改造,保障居民出行有序畅通。规范整治市容市貌,开展街道“洗脸、整容”行动,推动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提升绿化亮化品质,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养护维护,完成涞阳南路两侧带状游园、太行路、迎宾路两侧绿化养护工作。结合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谋划打造3条高品质、高标准景观大道。
(四)着眼文旅融合,构筑全域旅游格局,建设魅力涞水
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推进全域旅游纵深发展,不断丰富旅游业态,全面提升旅游品质,打造“国际旅游休闲目的地”。
科学规划布局,培育新兴业态。突出谋划长远,加快“一核、两带、三大片区”[25]大旅游建设,推进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进程。聚焦重点突破,拓展“旅游 ”内涵,推进拒马河生态休闲旅游带和京赞线文化休闲旅游带建设,打造郊野旅游休闲区和城市旅游休闲区。完善产业链条,以山南、紫石口为重点,加快红色主题广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做强冰雪项目,打造四季全时旅游“套餐”;规范行业标准,叫响“野三坡民宿”品牌;围绕康养、文化“卖点”,打造服务京雄保康养旅游基地。
创新营销模式,扩大品牌效应。注重基础提升,谋划推进东南山开发项目,实现景区扩容、生态增色。注重节会带动,适时举办开山节、音乐节等主题活动。注重文创开发,加大野三坡logo推广,提升旅游商品附加值。注重创新营销,强化与主流媒体网站合作,持续唱响“野三坡我来野”。注重迭代转型,延伸扩展定制消费、智能消费等商业新模式,打造一体化夜经济商圈、步行街和特色街区。
规范市场秩序,提升服务品质。持续开展旅游秩序整治行动,及时查处侵犯游客权益、破坏旅游秩序行为,净化旅游消费环境。持续完善旅游项目规划布局,加大对高山漂流、玻璃栈道等经营行为、娱乐设施的监管力度。持续强化安全隐患排查,加强景区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持续加强对旅投公司全方位监督,依法依规推进重整工作,保障旅游产业稳定健康发展。
(五)着眼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兴旺涞水
民族要振兴,乡村必振兴。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资金投入、要素配置上持续发力,推进“五个振兴”[26]。
强化政策扶持,巩固脱贫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巩固提升“两不愁三保障”水平。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坚决守住防返贫致贫底线。持续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进一步完善集中安置区配套设施和服务。积极谋划扶贫项目,发展壮大扶贫产业,增强脱贫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强扶贫资产监管,规范村级光伏电站、扶贫车间管理,确保依法合规运营。
转变发展方式,做强农业产业。保障粮食安全,增加粮食储备,遏制粮田非粮化,严禁农地非农化,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提升粮食生产能力。调整产业结构,以乡村旅游、麻核桃、花卉三大主导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设施农业、高效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加快园区晋档升级,立足乡镇特色,打造设施蔬菜(食用菌)、林果、中药材等3个千亩特色优势产业示范区。壮大经营主体,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提升发展规模质量,新增家庭农场30家,打造市级以上示范农场5家、示范社2个,打造“一村一品”示范村2个。
推进乡村治理,提升人居环境。深化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完善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改造户厕4000座、新建公厕40座;完成113个村农村生活水源江水置换工程;围绕“五清三建一改”[27]目标,推动村庄清洁行动制度化常态化。持续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打造2个生态宜居美丽示范片区、10个示范村;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推进道路、饮水、供电、5g等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村宅基地管理,理顺农村用地秩序;完善“5 3 n”乡村治理组织体系[28],提升群众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
(六)着眼绿色发展,诠释和谐共生内涵,建设美丽涞水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牢固树立“两山”理念,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态环境需求。
坚持综合施治,促进生态提质。持续推进大气污染治理,统筹抓好降尘、控车、减排、禁烧、治企,落实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措施。持续推进水污染治理,加大白洋淀上游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力度,完成拒马河大沙地断面上游河流岸线自然生态缓冲点建设,启动实施秋兰河河道上游水体治理项目和保野公路段污水管网建设工程。持续推进土壤污染治理,做好土壤污染防治各项考核工作,完成城东垃圾填埋场生态封存;强化区域农用地、建设用地风险排查,抓实农业面源污染防治。